Search

這張照片臉也太臭了…

我一直都不喜歡受訪,但又覺得沒有理由不接受訪問,所以都會...

  • Share this:

這張照片臉也太臭了…

我一直都不喜歡受訪,但又覺得沒有理由不接受訪問,所以都會答應,然後臭臉。

我不喜歡受訪的最主要原因,是問題太千篇一律了,「你是如何開始擔任典禮司儀?」、「要怎麼訓練自己的聲音?」、「想對有志於配音工作的後進說一句甚麼話?」,等等等等等。
尤其近期聽到再被介紹成「你一定聽過他的聲音,但你一定沒有看過他的樣子,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這個神秘面紗…」的時候特別尷尬,好雖然我真的也沒有很紅,但我都已經有YT頻道跟FB粉絲專頁了,可以不要再這樣羞辱我了嗎?

好啦坦白說是我不夠敬業,因為每個媒體平台的受眾都不一樣,真的不是我已經講過很多次,全世界都理所當然應該知道的。對訪問方來說,先為自己的觀/聽眾建立受訪者的背景是必要的,我自己訪問別人時也會這樣做。
我的脾氣是真的應該改一下啦,以後受訪時會更注意配合一些。

不過,我還是期待訪問者能夠多做一些功課,問出讓受訪者可以眼睛一亮的問題。舉例來說,「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些典禮司儀工作中發生的趣事?」就真的是我幾乎每次受訪都被問,但其實很不專業的問題。

這是一個完全開放式的問法,作為訪問者不應該讓自己無法預期受訪者回答的內容,這樣破壞訪問節奏與走向的風險很高。同時,這其實是在把做功課的責任丟給受訪者,要受訪者去花力氣想,從他幾十年的工作經驗中找出可能有趣又有意義的內容,再貢獻給訪問者。

大部分的受訪者,例如我,有很多工作成果都是公開的,訪問者應該自己先去搜尋資訊,挑好你覺得有趣的例子,再來問我。例如改成問:「有一年金鐘獎歷屆帝后排排坐,你要逐位唱名,是不是壓力很大?」,那麼我就會立刻回:「喔對啊我跟你說那次超扯的…」,而不是問一個開放式問題讓我在那邊想到底講甚麼好。

同時,開放式的問法也會因為把選擇主題的責任推給受訪者,而錯過許多好的內容。像是「有趣的經驗」這種事,常常會是一些出包的、未預期的、意外的工作經驗,受訪者很容易礙於擔心工作同伴或客戶廠商不開心而不願意主動提起,但只要不是敏感到完全不能講,在被問到時回答,壓力就會小很多。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致力推廣辯論教育、促進同志權益,有空的時候做做不專業的劇場人,不過討生活還是得靠配音。
View all posts